11月15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在組織專家論證基礎上,復函通化市政府共建全國首個“中國人參城”!叭藚⒊恰钡捏@艷亮相,將再度激發通化人參產業振興發展的新活力。
通化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人參的主要產區,面對大自然的慷慨饋贈,經過幾代通化人的不懈努力,全市已形成集科研、種植、加工、商貿、旅游、文化“六位一體”的人參產業發展格局。去年全市人參產業總產值達300億元,占據了吉林省人參產業產值的“半壁江山”。今年4月13日,“人參花”被增設為通化市市花,標志著通化市人參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人參產業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通化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從種植到加工,孕育“道地品質”躍升上游
造就世界公認的優質人參主產區,通化市不遺余力。
小品種大產業,參田種出“軟黃金”。群山環抱間的通化縣,不僅僅有萬木朝陽的優良生態,還蘊藏著人參種植的“希望田野”!梆B地是為了給后期人參生長積蓄充足的養分、創造良好環境,這樣栽參不破壞生態!庇㈩~布鎮山頭村種參30年的孫茂軍,為種出“道地”好參,兩年前就開始養地。這也是通化縣全面推進人參標準化種植的一個縮影。
作為全國邊條參唯一產區,集安人參品質國內首屈一指。全市80%以上實現了人參栽培標準化統一管理,有機人參種植基地、“長白山人參”品牌原料生產基地,做到了綠色興參,“國參故里”之美譽當之無愧。
堅守“道地”,歷經甄選。目前通化市非林地人參留存面積5.5萬畝,林下參在山面積45萬畝,鮮參年產量1.5萬噸左右。累計創建 “長白山人參”品牌原料基地90個,數量居全省第一位。
培育龍頭,振興產業。通化市現有人參加工企業450余戶,加工量約7000噸,F有國家級龍頭企業3戶、省級龍頭企業16戶。全國A股人參題材上市公司3戶全部坐落在通化。
“致力于人參全株開發,益盛集團漢參產業園形成了上游種植、中游加工、下游銷售服務的完整產業鏈!碑a業園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企業有片劑、口服液等80余款參類深加工產品,僅紅參精提口服液單品銷售就實現1.5億元。
加快人參新產品、新技術開發和轉化,通化市強化科技支撐。全市擁有張伯禮院士工作站等7個人參科研機構,取得省級以上科研成果40多項。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落戶通化。審定了“新開河1號”“康美1號”等人參新品種7個。制定野山參、移山參等團體標準17項,開發涵蓋食品、保健品、藥品、化妝品、生物制品5大系列800多種人參產品。
從傳統到多元,綻放“參旅融合”無窮魅力
通化人參文化底蘊深厚。
正值今年盛夏,記者走進柳河縣云嶺野山參風景旅游區,在原始的深山老林,深度體驗了“放山”文化。
祭拜“老把頭”、觀山景、“喊山”、系銅錢、栓“棒槌”……“李把頭”用“參起子”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抬“棒槌”。一會兒工夫,一株20年左右參齡的“人參娃娃”破土而出。
“老把頭”文化是長白山人參文化極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在通化大地上發源傳承。位于通化縣境內的老把頭孫良墓,是迄今為止在長白山區發現的與人參文化相關的唯一地標性歷史遺跡。通化“人參之路”旅游線就是以老把頭墓為起點,經由快大茂鎮、英額布水庫直抵棒槌山。
此外,通化“人參炮制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國·清河野山參節”享譽全國!皩ぞG野仙蹤”“淘天華地寶”“享康養圣境”……“醉美”參花,一路綻放。青山綠水間的人參傳說,驚艷味蕾的人參美食,獨具魅力的放山文化,綻放出無窮魅力。
把傳統的種植、加工與文化旅游深度結合,通化市創新求變,以“參旅融合”為方向,邁入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振興路。
“十四五”期間,通化市落實我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按照通化市“一四五”發展思路,以健康中國為引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文化品牌為切入點、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促進“三產”融合發展,使通化逐步發展成為全球人參產品集散中心、國際人參文旅康養中心、世界人參高新技術產業示范中心,努力將通化打造成“世界參都”。
通化市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共同創建“中國人參城”,樹立中國人參標桿,整合產業資源和行業力量,打造“中國味道”“中國制造”,對于鞏固我國人參歷史、文化、科技、品牌國際地位,提高國際市場核心競爭力具有決定性的歷史意義。
(來源:吉林日報)
(編輯: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