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人制度
(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人
1.委托物業或者專門機構管理環境衛生的,受委托的物業或者專門機構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人。
2.自行負責環境衛生管理的,本單位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人。
(二)管理人職責
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人負責學校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履行以下職責:
1.配置設施設備
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設置規范設置分類投放點,配置分類收集容器,并保持投放點和收集容器完好、整潔。
2.檢查督促
對不符合分類投放要求的投放行為予以勸阻,投放人拒不改正的,應當及時報告區主管部門或者街道辦事處依法處理。
3.宣傳引導
配合市、區主管部門和街道辦事處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引導。
4.分類移交垃圾
及時將生活垃圾分類移交給相應的收集、運輸單位。
5.建立管理臺賬
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臺賬,記錄生活垃圾種類、數量、去向等情況,并按照有關要求報送街道辦事處。
二、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設置規范
學校生活垃圾分類設施配置標準如下,除下述區域外,其他區域原則上不再設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住宿生活區設置規范請參照《長春市住宅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一)文教區
1.教室應設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收集容器,有用餐情況的可在就餐時間增設廚余垃圾收集容器。
2.公共茶水間應設置一組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一個具有茶水過濾功能的廚余垃圾收集容器。
3.走廊應設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4.教學區域每棟樓應至少設置一處有害垃圾投放點。
(二)實驗科研區
實驗樓:每層應按照方便原則設置一處分類投放點,應設置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實驗室:應設置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可根據具體需要增設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收集容器。
*廢棄化學品按照廢棄化學品有關規定進行收集處理,嚴禁混入生活垃圾處理體系。
(三)宿舍區
每層樓應設置一處分類投放點,應配置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宿舍區域每棟樓應至少設置一處有害垃圾投放點。
*宿舍生活區設置規范請參照《長春市住宅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
(四)戶外活動區
應設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光盤行動
(五)用餐區
1.至少應設置一處分類投放點,應配置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可根據垃圾產生情況增設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2.倡導文明、節儉、科學、健康的餐飲習慣,宣傳“按需點菜,光盤行動”理念。
(六)后廚區
1.應設置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2.應設置廢棄油脂隔油池及收集容器。
*廢棄油脂不得倒入下水道;廚房隔油池應定期清理。
(七)專項垃圾暫存點
1.學校應設置專項垃圾暫存點,暫存廢舊家具、電器電子產品、綠化垃圾、日;ɑ芫G植等不適合用桶收集的專項垃圾,不同類別的垃圾應分區存放,整潔有序。
2.專項垃圾暫存點應進行硬底化處理,設置標識標牌,配備消防設備,如在戶外,應設置圍擋及防雨設施。
(八)垃圾分類暫存點
1.學校分類管理責任人應設置垃圾分類暫存點,用于匯集和暫時存放已分類垃圾。
2.垃圾分類暫存點應便于安排垃圾運輸路線,滿足收運要求,且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對環境影響小。
3.垃圾分類暫存點應進行硬底化處理,設置標識標牌,配備消防設備,如在戶外,應設置圍擋及防雨設施。
4.垃圾分類暫存點應設置供電、供水和排污等設施,做好滅蚊滅蠅措施,滿足清潔要求。
5.各類垃圾要配置120L、80L或60L的收集容器,配備的容器數量應能滿足廚余垃圾在12個小時內收集運輸、其他垃圾在24小時內收集運輸的要求。如后廚區有設置廢棄油脂收集容器的此處也應配備廢棄油脂收集容器。
三、生活垃分類日常管理要求
(一)加強設施設備日常維護,確保分類設施設備功能完好、標志清晰醒目,消防設備正常使用。
(二)加強衛生保潔,定期消毒殺菌,保持分類收集容器、投放點周圍環境干凈整潔,無其他雜物堆放。
(三)及時收集、暫存和交運各類垃圾,避免收集容器(投放點)滿溢,影響員工分類投放。廚余垃圾必須交給轄區特許經營企業,不得私自售賣給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
(四)建立垃圾分類管理臺賬,詳細記錄各類生活垃圾回收量、交運記錄等有關情況并分類存檔。
四、法律責任
(一)未按照要求設置分類投放點、配置分類收集容器,未保持投放點或收集容器完好、整潔的,處罰款。
(二)未配合市、區主管部門和街道辦事處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引導的,處罰款。
(三)未及時將生活垃圾分類移交給符合要求的收集、運輸單位的,處罰款。
(四)未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臺賬,如實記錄生活垃圾種類、數量、去向等情況,未按要求向街道辦事處報送臺賬的,處罰款。
(五)首次被發現未將不能就地處理的餐廚垃圾瀝除油水后投放至餐廚垃圾專用收集容器,且拒不改正的,對個人處罰款。
五、激勵辦法
按照《2020年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積極踐行生活垃圾分類且成效顯著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學校、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可參與“示范單位”評選表彰。
(來源:中新網吉林)
(編輯:王思博)
|